天然气危机 涨价:箭在弦上

  进入11月后,随着冰雪天气的大规模降临,华北、华中、西北和华东等一些地区的天然气需求量骤增,重庆、湖北、湖南等多个省市突发大面积“气荒”,许多居民和企业的天然气供应均受到较严重影响。

  专家认为,“气荒”表面源于气候因素,实际上反映了天然气价格过低,供需失衡的矛盾。天然气价格提高有利于解决“气荒”问题,不过,要真正解决“气荒”,必须理顺天然气产业机制,这势必造成短期之内天然气价格上涨。

  “气荒”源:“中国式”低价

  中国天然气价低早已是公认的事实。

  据统计,目前中国天然气气价仅为国际原油价格的一半,而日本、欧盟和美国,其天然气出厂价或引进管道天然气到岸价相当于国际原油价格的80%~90%。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在相同热值情况下,天然气比汽油便宜,使得社会各界更愿意使用天然气。

  “站在政府的角度上说,把气价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保民生的愿望肯定是好的。但从全局来看,可能会导致天然气需求量过快增长。”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天然气专家刘毅军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毅军统计发现,如果以陕京输气管线一线或西气东输管线一线为标志,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时间较短,且发展非常迅速,1999年至2008年间,中国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15.9%,2008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807亿立方米。

  对于上述增长速度,学界称之为“需求方呈爆炸式的增长”。“一般被定义为增长较快的资源,如煤炭、电力,每年的增速也不过10%左右,像天然气增长如此迅速的,很少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因天然气价格过低,我国用气结构中,工业用户需求量远大于城市燃气用户,这与国外居民用气量较大的格局完全相反,这也是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增长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需求激增的同时,供给速度亦较快。林伯强指出,问题在于天然气供应不是短平快的项目,需要找气源,铺管道,结果是供应赶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

  林伯强认为,天然气价格不高也是造成供应方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而价格不高亦造成民营、国企无法确定天然气行业是否赢利,不敢轻易迈入资本密集的天然气行业。

  因低价而导致的供需矛盾逐步酝酿。刘毅军透露,早在数年之前,有些生产企业便因为天然气供应不足,不得不使用其他能源

  结果是,“天然气供需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稍有风吹草动,天然气产业便不堪重负。‘气荒’问题今年不出明年必出,只不过今天冬天来得早了些。”林伯强直言。

  统计表明,200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10.1%。中国天然气产量今年预计为890亿立方米,而需求增至1000亿立方米以上,供需缺口达110亿立方米左右。

  涨价:箭在弦上

  由于“气荒”,半个月内,中国国内天然气批发价格平均每吨暴涨500~700元,涨幅逾两成,而且涨势仍在继续。

  张国宝透露,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当前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例如,利用上海新建成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增加供气等临时应急措施。

  此外,中亚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年底即将投产,中国石油集团还在积极考虑建设陕京三线和中亚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

  但对于上述对策,刘毅军认为,仅利用一些临时措施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天然气供应不足问题。

  “按照市场规律,需要使用价格杠杆调整供需不平衡问题,即需求旺盛则价格上涨,这是经济运行内在的一个要求。”刘毅军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中石化号称“一号工程”的“川气东送”项目,原定10月即可抵达上海的天然气,到现在为止具体的供气时间还没定。

  阻碍“川气东送”的并不仅仅是技术因素,传言称,“川气”的高价,致使中石化尚未和下游燃气公司签订购销协议。

  “这个问题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否则短时间内的短缺,有可能变成长时间的短缺。我觉得应该趁着矛盾出现的机会,趁着现在油价还不是太高的机会,进行天然气价改。”林伯强建议。

  刘毅军的观点则比较谨慎,他说,天然气具体什么时间涨价,首先要考虑经济恢复的程度、通货膨胀预期,“天然气属于基础能源,一旦调整,涉及面比较广,虽然最终上涨的幅度对民众生活本身影响不大,但是,将对通货膨胀预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此外,水、电、气、包括油,对国家来说存在轻重缓急的问题,亦是影响气价调整时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刘毅军称。

  张国宝透露,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目前还在研究中。市场已传言称,目前发改委正在讨论的价格改革方案,主要有“加权平均法”、“一气一价”、“区域定”、“挂钩原油等可替代能源”和“上下游联动”等几种模式。

(本文摘自:国际能源网)